【成果评价】四川省电子学会组织召开 “分布式智能电磁防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
来源: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12-04 03:53:52
2024年12月2日,四川省电子学会在成都主持召开了由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无线电监测站、成都中星世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科蓉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分布式智能电磁防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评价会,会议由四川省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李继云主持。
评价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组长由罗先刚院士担任,副组长由周激流教授和陈颖研究员担任。
评价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的研究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审查了项目测试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和项目应用报告等材料,认为成果材料完整规范,符合评价要求;经讨论、质询,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针对城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规模化应用带来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精细化感知难”“单站覆盖范围有限”和“数据交换与处理效率低”三大难题,开展了相关关键技术研究,研制了分布式智能电磁防控系统,提升了频率调节范围与波束扫描精度、感知与高功率管控兼容性以及实时智能感知能力,主要创新如下:
1、提出了阵列天线频率与方向图独立可重构融合设计方法,实现了23%的连续频率调节,解决了感控时电磁信号频率和空域灵活感控适配难的问题,提升了频率调节范围与波束扫描精度。
2、发明了高互调环行器宽带电路,实现了隔环组件在小尺寸中的宽带设计,相对带宽达到25%,解决了隔环组件中带宽性能与互调性能的设计冲突难题,提升了感知与高功率管控兼容性。
3、提出了比特级稀疏的高速信号智能化处理方法、硬核IP自适应交换技术,实现了单个加速器中的多精度支持(定点1b∼24b和fp32/16),解决了分布式电磁防控系统高速信号处理和交换“效率低”难题,提升了实时智能感知能力。
成果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9件,发表高水平论文47篇。成果已在城市管理、边海防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技术复杂,难度大,创新性强,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阵列天线频率与方向图独立可重构融合设计方法、比特级稀疏的高速信号智能化处理方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评价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