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电子学会简报第84期
来源: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1-24 15:05:00
四川省电子学会简报
学会办公室编 (总第84期) 2013年1月15日
主 办:四川省电子学会办公室 地 址:成都市桂王桥西街66号
电话/传真:86622174 86629854 邮 编:610017
Http: //www.scsdzxh.org E -mail: scsdzxh@163.com
新 年 贺 辞
Happy New Year
伴随着新春的喜庆气息,我们跨入了充满希望的2013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向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全体学会理事、会员以及专、兼职学会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热心支持、帮助学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年。四川省电子学会在中国电子学会、四川省科协、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上级单位的关心与帮助下,在挂靠单位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理事和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2012年的各项工作计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骄人业绩。先后获得了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第二届“四川省十佳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四川省电子学会迎来了五十周年华诞,我们在举杯欢庆之时,应深刻牢记,成绩已成为过去,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十八”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继续做好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工作,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服务为本 继往开来
——四川省电子学会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度,本会紧紧围绕“立会为公”的学会宗旨,在理事会的领导和各专委会、工作委员会等分支机构的积极配合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术交流工作
全年共举办各类活动52次,其中学术会议40次。
1、学会本部举办学术交流会8次,参会人数共计1200多人次。其中影响较大的4次 :
(1)召开了可编程逻辑器件产业发展论坛,此论坛共吸引了四川省相关IC厂商、系统厂商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2)召开了海峡两岸的自动化暨电子设备产业合作交流会。这是首次由台湾方面组织电子设备相关行业厂商前往成都地区,与大陆厂商直接洽谈交流。
(3)在西博会期间,学会协办了“欧盟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系列活动。
(4)召开了“四川省电子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及2012年学术年会”,并以“携手前进,共创未来”编辑出版了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专辑。五十周年庆典的主题词为“探索、共创、奋进、奉献”。学术年会以“创造、服务、共享”为主题开展了系列学术交流,参会人员230余人,会议隆重而热烈,得到了相关领导及理事、会员们的好评。
2、四川省电子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及2012年学术年会
本届大会筹备了半年多时间,成立了“庆典工作暨2012年学术年会活动组委会”。组委会在理事会领导下组织、协调庆典活动暨学术年会工作的具体实施。
(1)组委会由蒋臣琦荣誉理事长担任荣誉主任,陈家铨理事长担任主任,副主任:高翔、刘强、杨晓波、邓建军、王明云、雷厉、丁国江、程永生、刘忠等执行副理事长、副理事长担任,并下设了了三个工作组:资料编辑组、对外宣传组、会务工作组。
(2)制作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专辑,专辑名称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内容从学会改革、学会交流、科技咨询、科协普及、组织建设、学术刊物、获奖等方面入手,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反映学会50年得发展历程。
(3)学会所属媒体(报、刊、网站)以统一的形象广告、文字出现,设计了专门的形象广告和主题词。
(4)特邀学会会员参加“我与四川省电子学会”的征文活动,在庆典活动中向50多名老理事、老会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及奖品。
(5)“四川省电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分为主会场与四个分会场同期举办,四个分会场由雷达与火控、广播电视、PCB、SMT四个专委会承办。
3、各专委会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共32次,参会人数3000多人次。其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全国性学术会议15次,参加人数2400余人。SMT专委会还组织了9场全国巡回技术研讨会,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好评。
二、咨询服务工作
1、2012年申请了三个调研课题:
(1)受成都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委托开展了“功率半导体产业分析及成都发展建议”的行业调研课题,该课题已于今年6月完成,得到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2)以专家工作委员会牵头调研的“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的调研课题,该课题于年底完成;
(3)向中国科协申报的“学会改革发展基础工程资助项目”的课题研究,该课题将于明年6月结题。
2、厂会协作项目
(1)学会与成都科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团体会员单位)合作:针对该企业的“M0.6-M125万能攻丝机”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所遇生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并以此为基础,为该企业在电子及军工企业内自动化的检测、制造及设计和应用等方面,提供信息、人力资源的中介服务和其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方案建议。
(2)为东莞市新泽谷机械有限公司作了设备鉴定工作,评审企业的产品是国产插件机,研发与制造均是填补国内空白,或者是技术领先,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3)通过对外合作部的咨询介绍,为2个会员企业推荐了相关科技金融服务项目,为学会理事单位-四川金网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荐了累计3500万元的项目融资。
三、组织建设工作
1、全年召开了 6 次工作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对促进学会发展,推动学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012年新春理事会扩大会议”;
(2)2次学会专委会、工作委员会、分会秘书长工作会议;
(3)3次正、副秘书长工作会议;
(4)上报申请成立电子协会事宜;
2、共发展个人会员52人,团体会员单位4个,更换了2名理事,增补了1名理事。
3、表彰奖励了2011年度先进集体46个,先进个人185人。
4、向中国电子学会上报了2家理事单位申报“中国电子学会信息科学技术奖”的工作,其中:电子科大申报的“小型化抗EMI磁芯及器件”项目获得了二等奖。
5、多次参与中国科协、省科协、中国电子学会及省经信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及交办的各项任务。
6、网站改版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会员,为会员更及时、更广泛的传播专业及科技信息,今年我们共向网站传送了106条信息,内容涵盖了组织机构、优秀论文、科协动态、学会信息发布等10个栏目。
四、编辑出版工作
1、完成了主办刊物《信息产业报道》的改制工作,年发行12期,其中,发行论文专辑1期;
2、编辑出版了以“携手并进、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五十周年纪念专辑;
3、学会协办刊物《信息与电子工程》,发行6期(双月刊),《信息与电子工程》现已更名为《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4、与市电子学会联办的《电子报》发行6万份;
5、学会办公室编印的《学会简报》3期,印发1000份,并制作了电子文档发送给会员;
6、学术工作委员会评出优秀论文集一等奖1本,二等奖3本,三等奖8本。
五、科普教育及科技展览工作
1、2011年12月由本会承办的天府科普大讲堂第151期,特邀了四川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李洁廉主任医师作了《职场人自我健康管理与平衡膳食》的讲座。
2、2012年6月,与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合作承办了2012中国(成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及技术展览会”。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电子制造业的200多家顶级供应商,其中境外参展商占到了70%。学会组织并举办了5场相关专业的技术交流论坛。
在展览会期间,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亲临现场参观,刘书记带领一行省市领导兴致勃勃的参观了展览会,并作了重要指示。刘奇葆书记特别询问了四川省电子学会的建设情况,对四川省电子学会协办这次展会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他强调,要重视学会工作,给予学会工作支持和帮助,利用学会这一特殊资源,整合好生产和技术两方面的优势,通过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展览,结合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子装备制造和测试技术项目,努力做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装备制造,拓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他希望四川省电子学会一定要继续坚持做好学会工作,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做强做优,搭建好更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3、2012年8月,与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合作协办的“2012中国(成都)电子展,学会组织了近200个专业人员参加了展览会及相关的专题会议。
六、工作存在的不足
(1)在学会活动中,会员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只有做好会员的发展、管理、服务等工作,才能实现真正的会员之家。
(2)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意识不强。只有苦练内功,拓展学会功能,才能把学会做大做强。
(3)学会团体意识不够。只有依靠全体理事、专、兼职学会工作者和广大会员的优势,才能提升学会整体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多渠道筹集经费的能力不强。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如;学会活动收入、会费收入、举办科技展览、政府资助、企业赞助等。
面对学会工作存在的不足,我们要找准差距,认准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服务领域,使学会工作可持续发展。
2013年工作重点计划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将是令人振奋和催人奋进的新的一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第10届理事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学会发展空间,创新服务模式,大胆开拓进取,努力开创2013年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2013年工作重点思路如下:
(1)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文件精神、学习四川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
(2)落实、抓好2013年学术交流计划,搞好学术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对产、学、研结合型的学术交流活动;
(3)以创新求发展,继续办好科技期刊《信息产业报道》;
(4)积极鼓励学会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寻找服务对象。开展更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如会员的继续教育、技术培训、资格认证、提供中、高级专业技术称号的申报咨询等服务工作;
(5)向中国科协承接的“学会改革发展基础工程项目”(A类:“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类”)为重点,通过积极扩展以完善学会网站为手段,增建各专委会信息与管理平台,加强内部管理,创新分支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6)大力开展对外合作,拓展服务领域;
(7)增强学会宣传力度,更多的发展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单位;
(8)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和专、兼职学会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开展与各省兄弟学会和国外相关学会及协会的交流;
(9)完成中国电子学会、省经信委和省科协交办的工作任务。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
12月21日,四川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到会祝贺并讲话。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光志,省人大副主任、党组书记李崇禧,四川省副省长刘捷等省领导以及四川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四川省科协名誉主席卢铁城,四川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四川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应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700多名来自全省各战线科技工作者出席会议。
四川省科协主席谢和平代表省科协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省科协副主席侯水平代表省科协致开幕词,团省委书记张彤代表人民团体致祝词,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黄明会代表兄弟省、市、区科协致祝词。
省委书记王东明代表省四大班子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与会代表、全省科技工作者致以问侯和敬意。王东明书记充分肯定了五年来四川经济社会的巨大成就中包含全省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智慧和汗水。过去五年,全省科协组织团结科技工作者,在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推进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各级科协组织表示感谢。
王东明书记指出,面对到2020年全民建设小康的目标,要认真贯彻全省工作的主题主线,在坚持质量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以此来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力争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需要广大干部,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也为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空间和舞台。
王东明书记对科协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科协工作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在服务全省经济建设上做出新的贡献。要充分发挥科协的组织、联系、协调作用,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更多的组织科技协作,科技攻关,推进经济与科技的结合,产学研的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要坚持民生为本,在推动节能减排、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用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保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围绕我省重大科技题目,组织研究,献言献策;各级科协组织要加强科普工作,努力在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上作出更大的贡献。要广泛,深入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倡导者,也要成为科学精神的弘扬者。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观的科普活动;各级科协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把各级科协组织都努力建设成“科技工作者之家”,努力在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上有更大的作为。要大力倡导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环境,创新工作载体,改进服务方式,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工作,促进科技人才、科研机构间的交流。要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用社会主义创新文化引领社会风尚。
王东明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认识到科协工作的重要意义,为科协工作配备好领导班子,让懂科协工作、热爱科协工作、善于做科协工作的领导干部加入到科协工作中来,为做好科协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程东红表示,四川省科协自“七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可喜成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自主创新成效显著,主动服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成效明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成效显著,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保持中西部领先;增强所属学会发展能力成效显著,学术交流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高成效显著,服务科学决策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四川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组织以及所属团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为加快科协事业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坚实保障。
程东红表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论述不仅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科技工作、科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我们要把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实施“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进一步找准定位、明确任务,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科技工作大局和党的群众工作大局之中,切实履行好桥梁纽带职责,把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让党放心、让科技工作者满意,推动科协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在建设创新型四川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生动实践中努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同时程东红提出要求,科协要广泛凝聚科技工作者智慧力量,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更加奋发有为,要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加奋发有为;要切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更加奋发有为,要在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在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友中更加奋发有为。
按照四川省科协的要求,我会按组织程序,推荐了4名代表(刘强、李言荣、王明云、向涛)参加了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其中,李言荣当选为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刘强当选为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十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十一次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10日在北京召开,学会所属分会的主任委员、秘书长和地方电子学会的理事长、秘书长,以及学会总部有关同志共145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徐晓兰秘书长主持。
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刘汝林代表娄勤俭理事长致辞。娄理事长在讲话中肯定了学会的工作成绩并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加强服务创新的能力建设。二要努力提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三要提升在科技评价和成果转化的作用,为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四要团结专家,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在学术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水平。五要加强服务社会和政府的能力建设。六要明确“发展学科,服务会员”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会员的方式方法。七要加强学会总部自身能力建设。八要加强总部与分会、地方电子学会合作,资源共享,共同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致辞。他说,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希望中国电子学会继续发挥科技社团的作用。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学术实力。紧紧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前沿问题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准确了解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另一方面,要发挥专业优势和体系优势,加强对各分会、各地方电子学会的支持和指导,实现规范发展。当前,地方电子学会工作开展面临一些困难。希望各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地方电子学会的各项工作,希望中国电子学会所属的分会与省市(区)电子学会开展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会上,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为代表作了题为“提升学会能力,推动学会发展” 的精彩报告。他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其中提到要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经济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为社会管理设立专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财政设立支持学会发展专项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都为学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他说,中国科协也在着眼于培育和扶持一批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骨干示范学会。他要求全国学会应按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提出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决策咨询能力的高素质学会专职队伍。
徐晓兰秘书长在会上作了学会工作报告,王玉生、刘明亮、林润华副秘书长还分别就学会的综合业务管理、会员与组织机构服务、培训认证与应用推广、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业务情况做了报告。
声频工程分会、无线电定位技术分会、四川省电子学会、新疆电子学会在会上分别就学术交流、科技交流、咨询认证、标准制定、民主办会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做了经验介绍。与会代表就学会工作进行了分组讨论。
与会代表对本次工作会议的召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次会议对推动学会改革、建立健全学会管理制度,提升学会四个能力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会总部、各分会、地方电子学会之间,进一步加强了联系、密切了关系、融洽了感情,为今后学会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常务理事,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副总师、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分别作了“利用大数据优势繁荣生态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精彩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我会向涛秘书长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题为:“新形势、新思维、新探索、新实践”的发言。
四川省电子学会关于表彰
2012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川电会(2013)02号
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委员会:
在学会工作中,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委员会按照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指导思想,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表彰先进,推进发展,四川省电子学会决定对47个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委员会和对187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再创佳绩。
四川省电子学会
2013年1月10日
附:四川省电子学会2012年度学会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四川省电子学会2012年度先进个人名单
四川省电子学会2012年度学会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共47个,排名不分先后)
特别贡献奖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
一等奖
曙光分会、表面贴装、电子战、电子测量与仪器、高能电子学、天线与微波、声频工程、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学术工作委员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展览工作委员会
二等奖
印制电路、电子线路、电子设计自动化、信息网络、微波能应用、电子机械工程、雷达与导航、电子频率技术、雷达与火控、电磁脉冲与雷电防护、继续工程教育工作、广播电视、情报、通信与信息、管理工程、电子产品可靠性与质量管理、对外合作部、普及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
三等奖
生产技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传感技术、航空航天、真空电子学、电子信息知识产权、电子材料、建筑智能化、应用磁学、光电子、医疗电子、新能源、职教、单片机与嵌入式技术、信号处理、认证服务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四川省电子学会2012年度先进个人名单
(共187人,排名不分先后)
先进理事名单
蒋臣琦 陈家铨 刘 强 丁国江 王明云 邓建军 刘 忠 程永生
文铁牛 王新扬 王毅勃 冯 林 孙毅方 朱晋蜀 江远忠 阳 丹
张正贵 张应辉 杨晓波 陈军平 罗天文 符 红 黄卡玛 黄承先
程 建 谢明元 韩春林 雷 厉 潘 炜 卜 军 马 纲 王光平
刘厚文 何小海 张兆安 张应福 张良龙 李 钰 李少谦 杨 新
杨长春 杨红雨 罗 仲 赵 强 郑 军 徐昌荃 曾 强 韩国忠
詹开明 万德超 井润田 文晓璋 王天宝 王建军 史 忠 左志宏
皮亦鸣 任家富 刘立新 刘茂辉 朱新宇 江邦昌 许义文 何 放
何建国 吴昌海 宋军奇 张 波 张怀武 张放鸣 张家如 张家树
李 平 李 红 李 强 李 琳 李大兴 李广军 李长胜 杨战平
沈 强 邱 琪 邹 咏 陈 雷 陈文英 易 勇 易正红 郑 华
郑兴世 姚远程 黎启胜 赵志钦 卿立银 晏永胜 郭维成 黄泽刚
黄勤珍 曾昌禄 郭 健 谢 意 蒙 林 蒲小勃 潘名莲 林训超
龙 斌 向 涛 潘宏彬 闫克勤 廖伟萍 张光明 李言荣
专委会、分会、工作委员会先进个人名单
苏曼波 聂在平 夏超时 冯哲圣 何晓晴 孙玉琴 石金水 刘 玲
邓 君 陈振明 刘 济 孙 雷 齐 勇 刘 华 胡 艳 杨建宇
孟 敏 卞学丽 刘长军 冯 英 黄 浩 寇 纲 郭在华 卢建川
景 燕 王天明 周 红 阎 波 李继云 柳 会 程 凯 胡家民
马忠义 黄 斌 郭秀芬 廖永波 逄万英 刘 全 吴志杰 杜 钢
程 英 王时建 张晓均 林 玲 刘 勋 魏光明 向 勇 张 博
先进联络员等名单
周 文 王培国 肖贝禾 柴维明 丁 静 张 莉 徐 兵 杨 健
袁瑞敏 陈旭辉 张爱洲 张婷婷 韩英歧 郑国胜 周庆梅 贺 菁
周文海 王硕康 庞先芝 苏 丽 李 雁 王 昊 陈 炯 陈联茂
魏建玲 郑曼宁 周晓星 许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