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SP型双偏振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等3个项目通过四川省电子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
来源: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8-20 14:23:00
8月16日,受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委托,四川省电子学会在成都组织专家对该公司的“CINRAD-SC/CD型天气雷达定标与测试系统”、“基于自主可控的气象雷达终系统”和“DRSP型双偏振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四川省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李继云主持评价会。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四川省气象局的评价专家组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单位的研究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详细审查了测试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等相关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对三个项目形成了评价意见如下:
“CINRAD-SC/CD型天气雷达定标与测试系统”评价意见:
1、“CINRAD-SC/CD型天气雷达定标与测试系统”,根据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质量专项治理工作整改方案》,为保证天气雷达设备高稳定性和高数据质量,项目组研发的“CINRAD-SC/CD型天气雷达定标与测试系统”,为防灾减灾,监测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2、通过CW/RFD/KD三种类型信号对回波强度定标,同时结合在线实时测量误差校正、定标检查、误差超限在线实时报警等方法,提高了强度定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回波强度测量误差小于1dB,优于同类产品指标水平。
3、改进了机内高稳定度的频率综合发生器,使相噪指标-120dBc/Hz@10kHz提高到-138dBc/Hz@10kHz,同时通过内插Brust信号对I/Q的幅度进行实时订正,保证了多普勒测速的精度,使相位稳定度指标由0.15°提高到0.1°。
4、在太阳法标定中对天线水平波束宽度测量算法进行改进,使天线指向标定的精度和波动范围均提高到小于0.1°,解决了水平波束宽度测量随仰角增大而展宽和接收支路损耗补偿的问题。
5、该项目创新性强,数据质量提高显著,相关技术专利受理5项,软件著作权1项,技术成果国内领先。系统成果已应用于中国气象局、民航空管局、部队等多部门天气雷达中,总量超过30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自主可控的气象雷达终端系统”项目评价意见:
1、项目以国产龙芯处理器和国产中标麒麟操作系统作为运行平台,采用C/S架构,开发了一套自主可控的气象雷达终端系统,解决了使用进口芯片和国外操作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
2、终端系统软件采用开源的跨平台编程环境和数据库进行开发,优化了气象二次产品的生成处理方式,实现了雷达远程操控、故障在线检测、数据流实时传输和多用户数据实时共享。
3、终端系统软件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产品丰富,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移植,替换现有气象雷达终端系统,应用于部队、民航、中国气象局等不同行业气象服务中。
4、该项目在自主可控方面创新性强,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技术成果国内领先。
5、建议将系统移植到其它国产化计算机硬件平台上。
“DRSP型双偏振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项目评价意见:
本项目研制的通用性双偏振天气雷达信号处理器,满足单发双收和双发双收体制双偏振天气雷达要求,达到工程化应用水平,已装备多个频段、多种体制双偏振天气雷达。
1、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信号处理方法中强化软件化实现,功能实现由软件定义,软硬件解耦程度高,升级维护方便,可以向终端输出更加丰富的气象数据类型;
2、系统采用水平偏振(H)/垂直偏振(V)通道各两路输入、四路数字IQ信号同时输出,以及高采样率降低噪声基底和高低增益通道拼接技术,实现双偏振双通道大动态扩展,水平偏振(H)/垂直偏振(V)线性动态范围均可扩展到125dB以上,能够有效兼顾雷暴回波和云雾回波的探测和处理;
3、系统采用相位编码波形、相位历程建模、补盲平滑处理和脉内双频等技术,解决同频干扰抑制、减小相干积累损失、补盲拼接处理、速度和距离解模糊等问题,显著提高了气象回波数据和气象产品质量,相关技术获得受理和授权专利5项。
综上,该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信号处理系统相当,部分关键技术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型信号处理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统成果已应用于中国气象局、民航空管局、国家电网、水利部等部门的多型天气雷达,总量超过30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